,看起来却又没有什么全力以赴的感觉。
完成了诸多技术突破,却完全没从中获得什么满足感一般。
到场跟进项目的领导有过如此表示:“即将取得成功的李颜看起来还没跟我展开蓝图时开心。”
这实际上让其他人都有点没底。
做了这么久了,做出来的玩意儿到底能干嘛,或者说,是不是能做到对应的效果,他们都是两眼一抹黑的。
李颜的不兴奋,到底是觉得项目推进不如预期所以对最终结果不乐观,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能有啥原因?
军工这边的某位负责人心里实在过于没底,冒着李颜不满的风险,通过一些渠道问到了韦韵之。
结果收获了“他可能觉得不够有挑战性了”的奇妙回答……
不过韦韵之并不知道李颜在搞什么,她也以为李颜只是在推进量子计算机的研究。
这种飘摇的情绪在18年开春时被一发激光炮跟一发电磁轨道炮狠狠冲散了。
官方本来就有在研究这个东西,但进展其实都还比较初期。
电磁轨道炮追求极致的速度,可以用于天基反导系统,但目前为止最狠的测试初速度也就是灯塔那边在实验室搞出来的2.4km/s。
这速度不够,而且面临炮管材料强度不足、响应速度过慢等问题,距离实际应用在天基武器上边还有很长的距离。
李颜表示材料强度不行我就搞个新材料,磁场强度不够我有室温超导,响应时间问题我有量子通信……
然后借由大西北一发初速度直接突破20km/s的炮弹把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这意味着哪怕是部署到1000km高度的轨道炮,都能在50s内轰到地面。
如果绕这么一圈带轨道炮的卫星,结合强大的量子卫星-雷达检测系统,扼杀飞行中的导弹,想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一炮就已经足够让所有人心跳猛然加速了。
李颜又给了大家一发激光。
激光这玩意儿,速度快则快矣,但长距离打击的精准度与威力,都相当让人不满意。
李颜表示那是你们的激光。
随后一发穿越山河瞬间洞穿钢板的激光炮又把众人的期待往上拔高了一层楼。
甭管说的内容多高大上,大家说到底就是认“效果”,对于军工研究的这波人来说,李颜能接个算法就把激光炮的精确度提升到匪夷所思的程度,能把电磁轨道炮的炮弹初速一下子翻个十倍……
那他就是神。
随着最终成果的逐渐出炉,最核心的一波研究人员逐渐理解了李颜的想法。
越理解,脑袋越是凉飕飕的。
就例如电磁轨道炮,超导材料用在这,很夸张地提升了磁场强度,却不仅仅是拿来发射电磁炮,还用于微型无人机的发射——反过来,微型无人机的强大外壳材料,也用在了强度要求极高的电磁轨道炮体本身……
量子通信不仅用于地面天空的极速交流吗,也赋予了量子雷达阵列夸张的探测能力,为多个强力算法的运行提供了足够坚硬的基础,连带着解决了百万数量级微型无人机的协同问题……
这种环环相扣,是越想越多,越品越恐怖。
李颜打从一开始研究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每一步该怎么走,并且用最高效的流程一步步完成。
同时也代表他具有根本无法理解的信心。
越是环环相扣,其中某一步卡壳了的影响就越大。
他怎么敢的?!
国庆节前,在实验用的卫星送上天的那一晚,李颜终于留在了发射台,而不是选择回家。
整个项目地位仅在李颜之下,可以理解为官方代言人的庞院士,终于拥有了好好跟李颜交流的机会。
“会紧张吗,李颜?”
李颜看着发射台忙碌的众人,耸了耸肩,“想聊天吗,庞老?”
“可太想了。”庞老是技术大佬,这一套下来对李颜是心服口服,倒是显出了几份童真来——本来也是有点鹤发童颜的意思,很有趣的老头子。
“那走吧,看看星星。”
“大西北,看星星好啊,我看了很多年了。”
两人跟往来的工作人员打着招呼,就走出了基地。
“我不紧张。”李颜说道,“过段时间的测试,无非是完美与还差点的差异而已。我可以保证只要所有东西正常运转,百分百达成拦截。”
“其实,我到现在还是不太清楚……”庞院士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最难得的是李颜看起来似乎有解释的兴趣,“你这套系统,主要是准备在核弹的什么阶段进行拦截?”
“所有。”
“嗯?核弹攻击……或者说导弹攻击的方式又很多,非常复杂。”
“我做的工作很多。”李颜说道,“助推段我能发现并借天基轨道炮直接锁定摧毁,中段飞行的话,大气层外有卫星激光与卫星
第567章 天穹!(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